遇见东师

2016.01.05
供稿单位
采微工作组
文字
单思宇、田玥
摄影
王鑫迪
指导教师
孙琳
编辑
徐鹏
审核
徐红彦
主办单位
党委宣传部
协办单位
信息化办
美术学院

巧心烹珍馐,妙手藏齿香

点击次数:

摊开粗糙的手掌,托住从压面机下滑出的素净的面皮,平稳地放在桌板上,油刷均匀地刷过,面皮上泛着金灿的光泽,再把它细叠成四层,张开双臂拉伸,用刀利落地切成等份,取一块,双手大拇指往中间用力一按,将有叠纹的两边朝中间捏合,左手捏住一端,往右手的大拇指上绕合,一个精致的花卷就层次分明地盛开在王师傅的手掌心上……

王锦付是饮食服务中心南苑餐厅的一名面点师傅,在东师已兢兢业业地干了六年,他和他的团队负责早餐的主食部分,全凭他们灵巧的手艺、默契的合作,我们的味蕾得以在清晨肆意绽放,包子、馒头、馅饼,还有口感松脆的油条,这些都是我们开启一天味觉的绝对密码。作为团队的主力,披星戴月是王师傅六年东师生活的真实写照。凌晨3点上班,下午1点下班,中间只有2小时的休息时间,接着下午3点又得赶回工作间,持续工作到晚上6点才能回家。由于长期的睡眠不足,王师傅的头发脱落得很快,而他却把长期的劳苦当成了一种习惯。

对于王师傅来说,面点制作并非总是无往不利的,新品种的调试就是一个尤为煎熬的过程。所谓“众口难调”,有几千张嘴,就有几千种钟爱的味道,为此,在工作期间,王师傅曾参加了多次培训。可是,厨艺的传授不只靠口耳相传,更要心领神会。每每学会一个新花样,王师傅总要反复试验,自己领悟,不断地改善口味。他觉得人要活到老学到老,既然不能一通百通,那就要不停地学习,适应新品就是王师傅的一个漫长的学习历程。美味的每一个瞬间,无不是他的用心创造。

谈及自己的工作原则,王师傅坦言,自己向来坚持“先做人,后做事”、“看着人,才能看着事”,也正是如此,餐厅的管理员赵阿姨对他的评价颇高,她笑道:“最欣赏王师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,找他的毛病等于‘鸡蛋里挑骨头’——白扯!”在后厨,我们有幸见识到王师傅的手法,做花卷时,他在心底计量好了均等的份数再下刀,面团圆润,上揉下撴,左抻右拉,十指纷翻,花卷一次成型。“看花容易绣花难”,这关键的捏形一步看似简单,却是王师傅两年辛苦摸索的成果。做出来的花卷刚好摆满铁盘,行列整齐,赏心悦目。

去年冬天,后厨设备出现一些问题,为了不影响生产,保障正常开餐,王师傅是第一个提出要坚守岗位的人,原本6点钟就可以甩手回家,他却直到凌晨1点才下班,小憩了2个小时后,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。感动我们的,不只是那流恋的味道,还有那流淌在血液里的勤劳和坚守。

“从手到口,从口到心,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”,东师人也不例外。随食物流窜出的美味,与我们的舌尖相遇,那一种至诚的情意,与我们的心灵相触。那一份真挚的东师情,流转在东师人柔情的眼波里,上翘的嘴角边,正在冬天的暖阳下持续发酵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