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见东师

2015.11.24
供稿单位
党委宣传部
文字
熊晓颖、孙宇
摄影
齐伟宏
指导教师
闫冬
编辑
徐鹏
审核
徐红彦
主办单位
党委宣传部
协办单位
信息化办
美术学院

刘淑媛:小山村飞出的金凤凰

点击次数:

随着万众创业、大众创新时代到来,很多在校大学生都具有“双重身份”。经济学院2011级本科生刘淑媛就拥有这样的双重身份。她的另一个身份是长春市风恪商贸有限公司的创始人,公司主要经销东北农特产、休闲食品以及日用品,至今销售额达数十万元。

出生在内蒙古的一个小山村里,刘淑媛从小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让家人为生计而奔波,改变家人命运。于是,刚入大学,刘淑媛就加入了各种创业实践类社团,并积极参加各种创业比赛。“那些活动开阔了我的视野,帮我打开了创业大门。”经过两年的思考与积淀,刘淑媛开始着手自己的创业。

尽管参加过多次创业比赛,但在“孵化”创业想法时,刘淑媛却惨遭“滑铁卢”。2014年3月,她组建了第一支6人创业团队,销售零食和日用品。当整个团队还在为做老板而高兴时,一盆冷水泼在了她们的头上,因为零食非刚需,没多久销售情况便每况日下。为了扭转局面,刘淑媛和小伙伴们积极寻求解决方法,他们注册了微店,实行校园o2o的营销模式,即将线下商务运营与互联网相互结合,使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。可是即便如此,由于物流跟不上、后台疏于管理等问题,她们的订单数仍然寥寥无几,前期资金的投入全部泡汤。

这群90后的创业者蒙了,整个团队开始产生浮躁、抱怨的情绪。经过反思,刘淑媛认识到个人能力的局限,于是她积极向学院寻求帮助,并主动了解大学生创业扶持的相关政策,尤其是在创业园区和小额贷款方面。

在学院老师的帮助和刘淑媛的坚持下,她的公司逐渐走出了低谷,并在2014年5月正式注册长春市风恪商贸有限公司。在最初几个月的经营中,刘淑媛和小伙伴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。当别人都在K歌、打游戏、逛街的时候,他们在写工作计划、整理客户资料以及不断约见、拜访客户,脑子里时时刻刻想着的都是如何推进自己的事业。付出总会有回报,在团队所有成员的不懈努力下,公司逐渐步入正轨,规模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拥有全职、兼职在内的60人,公司半年的营业额就达到近30万元。

创业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2014年,在商贸公司正常经营的基础上,刘淑媛开始拓展新的创业领域——大学生求职与培训。“现在所有做大学生招聘服务的公司,基本围绕着企业的用人需求服务,很少有真正为大学生考虑的。”刘淑媛说。目前,她正着手注册吉林省风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,并致力于创办公司门户网站“汇智联达”。刘淑媛计划本着以覆盖在校大学生整个求职应聘前后阶段为原则,通过线上、线下、无线三个渠道,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平台,从而真正实现从“简历仓库”到“人才加工厂”的战略转型,打造一个闭环生态链的人才市场。“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帮助100万年轻人找寻到职业幸福。”刘淑媛自信地说。

创业非引无源之水,载无本之木。刘淑媛说,创业就是资源整合和积累的过程,失败在所难免。通过体验失败和成功交织、跌宕起伏的过程,会逐渐培养起一种脚踏实地、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。这名内蒙古姑娘,未来的创业发展之路一定会走得更加脚踏实地,用无悔青春书写精彩人生。

(摘自《东北师大校报》)